省委十二屆八次全會提出,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,構建高質量發展工業產業體系,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,與推進新型城鎮化,農業現代化,旅游產業化,構成了貴州“十四五”期間發展的四大體系,扭住了新時代新階段貴州發展的牛鼻子。
推進新型工業化,有利于增強我省經濟實力。經過近十年接力奮斗,全省上下凝聚新時代貴州精神,后發趕超,爭比進位,經濟增速連續39個季度位居全國前列,連續3年增速全國第一,速度質量規模大幅度提升,經濟總量由全國掛末位置上升到“十三五”初期的25位,2019年躍升至22位,今年前三季度保持領先,各項事業風風火火,風生水起,成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大踏步前進的一個“縮影”。發展新型工業,對于壯大實體經濟,保持經濟增速,提高經濟效率,推動產業鏈條延伸,確保貴州高質量發展,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。
推進新型工業化,有利于調整經濟結構。發展新型工業,促進一產、二產、三產之間的均衡發展,提高二產的規模效應,增強一產三產的質量和效能,改造傳統產業,提升新技術在工業生產中的應用水平,點中了經濟發展的關鍵“穴位”,既促進二產內部結構的優化,也拉動了農業,旅游服務業,大健康產業,文化創意等產業的勃興,優化產業發展布局,促進投資、內需和貿易發展,增加就業,是促進大循環和雙循環的動力所在,也是“供給側”與“需求側”相互促進的需要。
推進新型工業化,有利于充分發揮各種資源優勢。經過近十年的高速發展,交通等基礎設施面貌有了根本性的改善,貴州西部陸海新通道,大西南“立交橋”樞紐地位凸顯出來,物流、人流、經濟流通行順暢。以醬香白酒辣椒系列為代表的食品工業領軍市場,農村產業革命的成果為新型食品工業注入了新動能,豐富的煤、磷、鋁土、錳等礦產資源、電力資源與新技術結合催生高效產業,煤層氣、頁巖氣、地熱等新能源潛力不斷激發,新型材料在轉型發展過程中釋放產能,裝備制造業產能不斷提升,中藥、民族醫藥、生物醫藥資源道路寬廣,5G、大數據、工業互聯網融合推動生產力變革,高等教育質量的提升、“9+3”義務教育為新型工業化不斷輸送人才,三大國家級試驗區為新型工業化提供保障,主動融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拓展了廣闊的市場空間。
總之,推進新型工業化,結合貴州實際貫徹了新發展理念,貫徹了守底線走新路的內在要求,為我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、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明確了實踐著力點。